微软发布芯内微流控液冷技术,或将重塑未来数据中心架构

发布时间:2025-10-24作者:网翼互联阅读:0

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近日在社交媒体宣布,微软团队在数据中心冷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——一种名为 “in-chip microfluidic” 的芯内微流控液冷技术正式亮相。这项创新让冷却液首次被直接引入芯片内部,为高密度算力提供更高效、更可持续的散热解决方案。

image

一、液冷“走进芯片”:冷板之后的新一代方案
传统液冷系统多采用冷板或浸没式方式,通过外部液体接触芯片表面实现散热。而微软的芯内微流控技术,将液体通道直接蚀刻进芯片背面,形成如毛发般纤细的微米级通道。
冷却液在其中流动,能精准抵达发热核心,直接带走热量,实现近乎“零距离”的散热路径。微软实验数据显示,其热移除效率比冷板提升 2-3倍,GPU峰值温升降低 65%,同时功率使用效率(PUE)可优化 20%-30%。这意味着服务器能以更高频率、更稳定地运行,从根本上减少能耗与热损失。

二、高密度算力的能效革命
微软云运营与创新部门高级项目经理Sashi Majety透露,这项技术在Teams服务器中进行了实测。Teams系统由300个微服务组成,负载波动剧烈,常在整点会议爆发流量峰值。实验结果显示,芯内微流控不仅能在高负载下保持稳定温度,还允许服务器进行“过钟(overclocking)”以应对短时性能需求,从而提升了响应速度与可靠性。
微软技术院士Jim Kleewein表示,这项创新“在成本、速度、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上实现了四维跃迁”。

三、从实验室到数据中心的全链条变革
微流控技术的出现,不仅是一场散热革命,更可能重塑整个数据中心的架构逻辑。传统冷板液冷或浸没液冷,均需配合庞大的外部循环系统;而芯内液冷意味着冷却系统“上移”到芯片层面,这将影响服务器设计、机架布局乃至IDC基础设施标准。

当散热不再是瓶颈,算力密度与能效比将迎来指数级提升。未来的数据中心,或许不再以机房空间为约束,而以散热效率为上限。微软的这一突破,预示着“液冷进芯”的时代正式开启。


标题:微软发布芯内微流控液冷技术,或将重塑未来数据中心架构

TAG标签:

上一篇:清华团队打造全球首台兆瓦级浮空风电系统,助力绿色能源新高度
下一篇:湖北出台“算网存用”新政:重金补贴算力建设,推动存算协同发展
返回顶部